展覽
藝術家
雲藝所
最新消息
異雲學
聯絡
關於
異雲學
異雲學
東方美學
December 31, 2022
鄭在東的遊歷與歸處|文:沈裕昌
「山水」之所以不是「風景」,正必須從「遊歷」談起。鄭在東曾於訪談中提及,文人遊山玩水,不是航海時代殖民主義式的「探險」,也不是浪漫主義式的「征服」,而是「與古人同遊」。因此,文人「遊歷」所嚮往者,並非「人類未知之異境」,而是「古人曾歷之故地」,是此生雖然未曾踏足、卻已透過古人詩畫神遊其中之地。
詳細內容
所有文章
藝文專欄
東方美學
人物焦點
當代觀點
藝術新聞
藝術新聞
May 12, 2023
灑脫、自由,何其困難:「人生的選擇,只關乎你想做怎麼樣的人?」於異雲書屋專訪藝術家鄭在東|ART PRESS
從當代藝術風潮、到數位虛擬藝術流行,無論外在商業藝術世界如何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新鮮潮流,鄭在東盡皆知曉但不為所動地始終身在遍尋東方古典的路上。「年輕的時候的前衛反叛,讓我很早就看清楚很多事情。我覺得這是人生的選擇,這只關乎你想做怎樣的人?」
more
人物焦點
May 9, 2023
重訪鄭在東的老器新室|文:賴志婷
繪畫是一處將意志包裹其中的居所,如若翻讀鄭在東自傳式的個人繪畫史,會發現它無疑是充滿辯證的。
more
當代觀點
April 15, 2023
鄭在東的色調與格調:平淡天真即是家|文:夏可君
鄭在東先生的繪畫一直以一種卓越的古意姿態與高古格調屹立於畫壇,在圖像與背景根本上的現代分離之後,那些古代的高貴器物與山水畫的圖像符號,如何重新獲得自身存在的當代美感?除非是把繪畫的內在空間建構為一個「修心」與「凝心」之所。
more
藝術新聞
December 19, 2022
反叛的格調,鄭在東「何可無此君」|典藏 ARTouch|文:嚴瀟瀟
鄭在東發自於對高古精神的追尋,他以鑑古觀今、融匯東西當中異曲同工的精神基底,反映出對既定美學觀念的反叛姿態。
more
當代觀點
December 17, 2022
ART TALK 線上座談|寄世以玩古:鄭在東的無待之遊|鄭在東、沈裕昌、胡鐘尹
2022年12月,異雲書屋展出「何可無此君——鄭在東個展」。 本次座談邀請到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沈裕昌、藝術評論人 胡鐘尹,就展覽中的作品與藝術家 鄭在東 進行深度對談。
more
藝術新聞
December 15, 2022
鄭在東個展-何可無此君|影音專訪:非池中藝術網
鄭在東本次個展發表了「致敬奇里柯系列」、「《世說新語》三聯畫」、「金碧山水四連屏」、「書法作品」和「描繪古器物小組畫」五個方向的創作,完整呈現自身返璞歸真的藝術語彙。
more
當代觀點
December 4, 2022
含情傲睨慰心目——關於鄭在東個展「何可無此君」|文:沈裕昌
鄭在東在過去曾多次言及其早年創作受表現主義繪畫和超現實主義電影之影響,特別是在超現實主義作品中,看到很多與古典進行對話的嘗試。我們該如何透過這次展覽,參與鄭在東、奇里柯與諸名士之間的對話?
more
藝術新聞
November 23, 2022
鄭依依《雨過天晴雲破處》陶藝個展——練習和每一個自己相處的詰問與應答|非池中藝術網|文:林侑瀓
生命是一趟學習和自己相處的旅程。而對於藝術家而言,從中提煉出作品即是實踐與學習的方式。在相似造型、不相似的神情姿態中,詮釋著鄭依依關於人性和生命的觀察。
more
藝術新聞
November 17, 2022
將生命揉進土中:陶藝家鄭依依「雨過天晴雲破處」談作陶最重要的東西|典藏 ARTouch|文:陳思宇
鄭依依透過在薄薄的土壁上一壓一推的反覆施作,讓她從中再次認識自己,也影響了她許多看待事物的方式,像是原本習慣規劃好人生每一階段,卻漸漸開始更專注於當下的時刻。
more
藝術新聞
September 12, 2022
異雲書屋《謐境》黃至正x張驊x陳仕航 三人聯展 緩緩探詢物質世界之外的安適|非池中藝術網|文:林侑瀓
有的時候,這個世界複雜甚至紊亂,要在其中找到一片淨土並不容易,而這個探詢的過程,經常成為藝術家的創作題材。黃至正、張驊和陳仕航三位藝術家,透過各自的繪畫創作,呈現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過程。
more
當代觀點
August 4, 2022
ART TALK 線上座談|不似之似:古典詩文與書法的當代演繹|方文山、林俊臣、劉滄龍
本次線上講座直播邀請到 方文山、林俊臣主講,劉滄龍主持,透過線上座談和觀眾分享他們汲古出新的創作經驗。
more
藝術新聞
August 3, 2022
樗寫:林俊臣書法創作展|影音專訪:非池中藝術網
林俊臣的書寫面對時代、面對古典,如何調整、如何積累,體現法國哲學家傅柯的思想——藝術的當代價值在於轉化作者自身,也是易經「唯變所適」的境界。
more
藝術新聞
June 1, 2022
異雲書屋:共生 —— Seed 2.0 跨國巡迴永續藝術展|張驊|影音專訪:非池中藝術網
張驊的〈結晶風景〉系列作品是他闡述世界「整體流變」的一種想法。岩石承載了許多宇宙的訊息,每一顆砂礫的存在都是我們了解世界的線索。
more
當代觀點
May 21, 2022
ART TALK 線上座談|永續思維與生活|陳維駿、顏伯駿、曾建穎、張驊
如何在工作中融入永續考量?四位講者交流彼此對永續思維生活的心得與體悟,期望能夠在永續議題上帶給觀眾更多的思考與想像。
more
藝術新聞
May 16, 2022
異雲書屋:共生 —— Seed 2.0 跨國巡迴永續藝術展|曾建穎|影音專訪:非池中藝術網
曾建穎試圖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當代人的豐盛是什麼,於是想到要以繪製花鳥草蟲的古典技法,去描繪廚餘與破碎的食材。以側面的角度來探討當代社會的物質氾濫以及價值觀。
more
當代觀點
March 9, 2022
身閒時序好 —— 梁兆熙個展|策展人 王焜生|訪談
透過很簡單的筆觸,梁兆熙體現了傳統過去裡面,最快意的、舒適的描繪方式。他的作品把每個時間點他不斷累積感受到的心情寫照,全部呈現在畫面裡,面向了更廣大的世界跟宇宙。
more
藝術新聞
March 3, 2022
梁兆熙《身閒時序好》 炭筆下的文人氣韻 淬鍊後的疏闊心境|非池中藝術網|文:林侑瀓
藝術家梁兆熙的繪畫一直以扎實的西畫功底,詮釋著具有東方詩意的哲學觀。隨著歲月的洗鍊,如今不再以厚重的筆法進行敘事或抒情,而是反應一份坦然自得的身心狀態。
more
人物焦點
November 1, 2021
空.幸 —— 謝芳創作展|藝術家 謝芳|訪談
創作於謝芳,是自我探問與覺察的一種方式,一次展覽所展現的不僅是成果的回顧,更是挑戰與突破的軌跡。當心境隨著自然萬物之靈而舒展,就是最歷久彌新的喜悅與幸福。
more
東方美學
September 20, 2021
花氣 —— 亞洲花器集珍 | 異雲書屋 美學旗艦展|形象短片
沿襲宋朝文人四藝之插花、掛畫,使器物、花卉、現代藝術三者在同場域裡相互對話,呈現嶄新的共生關係美學。
more
東方美學
September 16, 2021
花氣 —— 亞洲花器集珍|花藝家 林窈禪|訪談
「器用為上,用之為美」是異雲書屋秉持之理念。本影片邀請到林窈禪老師藉由花藝家的角度,分享她對展覽中眾多花器的想法,以及器物美學在生活中所傳遞的感動。
more
東方美學
September 8, 2021
花氣 —— 亞洲花器集珍|名人導覽|跟著李霽一起看展
「質物霽畫」主理人李霽分享他與器物之間的共鳴與對話,從台灣的原住民陶壺、日本鎌倉時期的陶器、到朝鮮李朝白瓷罐,讓我們跟著李霽的導覽,進入花氣的盛宴。
more
東方美學
September 4, 2021
花氣 —— 亞洲花器集珍|花藝家 無事生活 吳曉柔|訪談
我們期望藉由打開全面性的感官體驗,演繹東方美學在當代生活中的呈現。本影片邀請到無事生活的吳曉柔老師,透過花藝家的角度,觀看花卉、器物、空間,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與關聯。
more
藝術新聞
June 4, 2021
會心不遠|吳士偉、姜義才、古耀華|影音專訪:非池中藝術網
或許生活中與美學之間的「會心」並不一定要為了從奇觀中追求數大之美,在當代生活中發現美,陶冶心性,可能在如今的疫情時代之下,更是為一個合適的追求。
more
藝術新聞
May 26, 2021
由書至畫,會心不遠─異雲書屋與吳士偉、姜義才、古耀華三人展|非池中藝術網|文:陳晞
在此次「會心不遠」當中,吳士偉、姜義才與古耀華三人展出了平面作品、篆刻與成扇。以書、畫、印作為媒材,軸、扇、章作為媒介,闡述各自對於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體悟。
more
藝文專欄
May 22, 2021
會心處不遠,此中有真意|文:張禮豪
歷代文人以藝為用,展現個人的心性與才情,雖面貌各異,從一己生命漫長積累而來的癖好與審美出發,無疑是共同的精神取徑。
more
藝文專欄
March 25, 2021
觀物無白丁,樂境在此間|文:張禮豪
真正的詩人、畫家,以及擁有品味、懂得生活者,都能以其好奇賞愛之心,隨手挖掘出可成詩入畫的元素,縱然留下的滿紙煙雲或許略帶筆墨遊戲之趣,卻也是真實性情的最佳見證。
more
人物焦點
April 19, 2019
音聲入境・泫墨於形|聽墨 —— 宿悅 書道藝術展|紀錄片
中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宗白華曾說:「中國的書法,是節奏化的自然,表達著深一層對生命形象的構思,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這部長達七分鐘的影片,記錄了書家宿悅的書寫日常。
more
人物焦點
October 18, 2018
時至清風自來 —— 陳穎昌 文房藝術展|紀錄片
所謂文人意趣,總歸不離一個雅字。我們對古代文人風雅恣意的生活心馳神往,古人信手拈來、順心意爲之的灑脫創作心態,如同水墨畫的留白,將解讀留給賞玩者,留下餘韻。
more
東方美學
May 23, 2018
異雲香|展覽形象短片
香,是生活中的良伴,是詠物寄情的依托;通過嗅覺對香之氣味品鑑的過程,亦是進行生命的淨化與修行。透過氣味與視覺的饗宴,來場穿越古今的時空之旅。
more
人物焦點
June 2, 2017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藝術家 楊東鷹|訪談
楊東鷹:「其實我做東西不管是用什麼材質用什麼方式,想表達是一種內心想要的氣質,那種氣場。」透過藝術家楊東鷹的訪談影片,為觀眾導覽每一件山形作品背後所欲傳遞的精神與美學。
more
Thank you! Your submission has been received!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while submitting the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