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專欄
May 22, 2021

會心處不遠,此中有真意|文:張禮豪

No items found.

 「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閒想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無論是竹林七賢「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肆意酣暢、布衣陶潛返歸田園躬耕的恬淡怡然,又抑或是公安三袁不願受任何教條規範的首重性靈……歷代文人以藝為用,展現個人的心性與才情,雖面貌各異,從一己生命漫長積累而來的癖好與審美出發,無疑是共同的精神取徑。

 是次「會心不遠——吳士偉、姜義才、古耀華書畫印聯展」所欲標舉者,即是這種將創作者日常生活與主體內涵緊密連結的藝術實踐之明證。從遍遊山林到起居佈置,自栽花植竹而蓄藏文玩……在調劑生活之餘,也無一不成為他們仨信手拈來且取之不竭的重要養分。

 吳士偉受教於靈漚館江兆申及笛音凝室李義弘門下,承繼了深邃的文人遺緒,並致力自豐厚的傳統中脫蛻而出。其人溫文儒雅,擅長以花卉奇石為描寫題材,所作多構圖繁複、筆觸精細,又兼之賦彩雅豔、不落俗套;除了在外以目光梭巡生機盎然的諸多花顏,他總會不時帶回鮮活的各類花木,欣賞它們從滿綻到凋謝的生滅變化,再透過畫眼的觀照與轉化,在其作品展現出紛繁簡淡的清新氣質,在在體現感物興懷、寓意為寄的美學追求。而所謂「只有香如故」一語,可說在吳士偉的書畫創作上得到了最為妥帖的印證。

 姜義才受大風堂門人孫家勤指導,追隨大千居士的治藝精神,追摹古人筆墨涉獵之深、用功之勤,放眼當代專事書畫創作者實屬少見。再者,其自弱冠之年就已接觸書畫法帖、古董文玩,長久下來已深情有癖、饒富心得;且多遊歷名山大川,都成為他不斷精進藝事的最大助力。隨著心境漸寬,他不但在生活上力求簡樸單純,書畫創作更是無拘無束,再加上於形制與裝裱上講究變化與搭配,使筆下所得展現出更多雅致秀潤的審美意趣。這其中又以書畫成扇浸淫最深,他近年寫扇凡以數百計,不但題材各異,在筆墨盡得前賢之功同時,又多了幾分瀟灑自在。

 古耀華師事蔡雄祥習文字學、古文字學及篆刻,後又師歐豪年先生習水墨,於篆刻一門尤其精到,其印面目多元,尤擅細朱文,作品大多奏刀穩健俐落、線條挺潔,兼具典雅平和與風神流動之姿,早被視為台灣篆刻界青壯輩極具代表性的一把鐵筆。治印之餘偶寫鍾馗、金魚與異石等,亦多見以筆入畫、使轉如刀之堅挺質地而為識者所喜。

 眾所皆知,集多種藝術於一身的摺扇自明代出現後,一直是文人雅士彰顯個人審美的獨特品類,特殊的尺幅對於創作者而言,在構圖佈局的掌握上亦是一大考驗,若果冩繪能與扇骨合宜匹配,更會平添幾分賞玩意趣。也是如此,成扇遂成為書畫能手逞能競秀的方寸之地。為此,這次展出特別匯集三人所寫摺扇,無論山水人物、蘭石花卉或翎毛草蟲,都在盈掌之間流露出格局開闊、清逸俊朗的文人風貌。

 誠如古人點評書畫之藝常言道,作畫須紙墨之外別有生趣迎人,須蒼古之中寓以秀好,極點染處見其清空乃妙。吳士偉、姜義才與古耀華三位,非僅各擅勝場,他們或纖膩深情、或寬厚平和、或清越激昻的個人氣質與涵養,都在一筆一畫之中勾勒出今時已不算多見的名士風流。遍觀彼等所為諸作,我們彷彿也得以從紙上印裡諦看日月星辰與草木枯榮,而在臥遊品鑑之際,此中自有無窮真意。

Past Exhibition:
會心不遠——吳士偉、姜義才、古耀華 書畫印聯展
展期|2021. 05. 22 - 2021. 06. 20
展出藝術家|吳士偉、姜義才、古耀華